侘寂所强调的美不在外观,而在于含蓄和内在,讲究超越时间与历久弥新。日本人将这一传统美学的概念运用到各个领域,达到一种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的境界。
久而久之,日本的设计就有了一种神奇的魔力,即便是简单的小物件都可以让人心情放松,负面情绪再多都会不治而愈。
侘寂(wabi-sabi)风格的运用在日本随处可见。
建筑
京都作为平安王朝到明治维新千年来的首都,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。
恐怕再也找不到哪座城市像京都一样,拥有如此众多幽静的古刹与神社,它也是日本最能体现侘寂之美的城池。
西明寺,跟地上的苔藓对照起来,满眼便是让人欢喜的色彩。寺庙没有按现代人的喜好修整成崭新的样式,反倒保留了古韵,就连长满苔藓的石板路都给人一种不完美的美。
茶道
作为日本美学奠基人,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流传:他在打扫满地落叶的庭院时,要遵循一定的步骤。先将地面清理干净,然后摇晃一棵树,好让少许叶子落下来。
有人说,这就是侘寂。
黑川雅之总结过日本的八个审美关键字:微、并、气、间、秘、素、假、破。其中一个“素”字就能表达出wabi-sabi。
保持本色,信赖自然和宇宙自有的平衡,不添加任何杂念,这也正是侘寂美学的要点所在。
茶道所使用的器具多有朴素外表,完成整个过程是一种仪式,也是对心灵的洗礼。
日本哲学家、茶道专家久松真一所讲的七种茶道精神的器物美学:“不均衡、俭朴、枯高、幽玄、脱俗与静寂”,正是wabi-sabi想要传达的减退美学与素朴风格。
设计
日本的当代设计风格虽然一直在更新,但是就像民族魂一样,这些设计多少都保留了侘寂美学的内核。
平日里我们看到的MUJI(无印良品),就表达了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。这跟侘寂的理念不谋而合:没有什么是完满和完美的,朴素也有其美好之处。
民艺大师柳宗理是较早获得世界认可的日本设计师。他将民间艺术的温暖融入到冰冷的工业设计中,展现的是一种“拙”的造型意象,人们会感觉到体贴入微的细节处理,这正是设计哲学的最高境界。
黑川雅之被誉为开创日本建筑和工业设计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,也是缘于他成功将东西方审美理念融为一体,形成优雅的艺术风格,这种风格的形成自然也离不开侘寂美学。
日本艺术家古贺充取之自然,将卵石手工精心打磨,小巧又质朴的形态,作为微型花瓶美好又清新。
作为日本美学意识的重要核心。
侘寂(wabi-sabi)被日本人运用到极致,再展现给世界,它是日本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。但侘寂并不是一味追求老旧的事物,因为过于刻意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涵义。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,侘寂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美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