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宁为战死鬼,不做亡国奴。”经过14年浴血抗战,无数英烈捐躯赴国难,我们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抵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胜利。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”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无数志愿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,西方侵略者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。“青山埋忠骨,山河念英魂。”2021年9月,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怀抱,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,空军两架战斗机飞行护航,向志愿军烈士致以崇高敬意。
1949年,是一个新旧交叠的年份,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从“硝烟”中站了起来。在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,我们的飞机不够,只得飞两遍。当时间来到2021年,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,我们欢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,那一天的天安门上空,71架战鹰列阵长空,向党致敬,向祖国和人民致敬。文艺演出《伟大征程》播出后,一张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抬头仰望和五星图案烟火绽放的拼接图,让无数人为之“破防”“泪目”。
2020年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全国上下众志成城,抗击疫情,彰显出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。在河南同胞遭遇的特大洪灾中,“救命文档”联结起人心,铲车化身“生命之舟”。在危难面前,我们看到英雄出自人民,人民就是英雄。
当苏炳添代表中国,在东京跑出亚洲速度时,人们总会想到当年站在奥运跑道上的“中国奥运第一人”刘长春。是他们,向世界展示了奋勇争先、追赶超越的中国精神、中国速度。而“太空出差三人组”则在我们的空间站内,欣赏了这次特殊的奥运会,这些距离地面“最远的观众”,正在世界瞩目下,开启中国的空间站时代。
许纪霖先生说过,近代的民族国家,既是一个以国民为核心的政治共同体,也是一个以民族为自我理解的文化共同体。一个人热爱和认同这个国家,本身就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。
在中国,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不可分割、紧密联结。越是贴近这片土地,越是能触摸到祖国跳动的脉搏;越是了解中国继往开来的成就,就越能够激起人们的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感。
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如今的中国,是“风气日开,智慧日出”的开放中国,是“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,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”的富强中国,是党的事业绵绵瓜瓞、赓续不辍、蒸蒸日上的青春中国,是你和我愿意为之歌唱的美丽中国!
文章摘自《时代邮刊》10月新刊
欢迎大家订阅杂志,阅读更多精彩内容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