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乐平县村民陈五,死后三日复活。说自己在阴间神游西湖。当时魂魄离家,正无所归依,忽有一自称将军者出现,还有几个马仔,将军先带他大吃一顿,然后说:我听说西湖是人间天堂,可恨平生不曾去过。你做个地陪,带我西湖一游,玩得开心,我再放你还阳。陈五因为生前受雇做挑夫,常常出远门,就带着将军一行人一路向东,往杭州进发。一路上遇到有人祭祀,将军就带着陈五去大吃大喝。吃完继续赶路,五天后到了杭州,“天竺灵隐,市肆园林,逐一行遍,只不敢入道观”。
杭州玩完,将军再让他带着出海,从海路到福建,再从福建往西北方向经抚州回去。在途径查姓一家混吃混喝时,忽有“道士戴星冠,仗剑,捧水诵咒,念到火发烧屋”,将军和他的马仔狼狈逃窜,匆忙间,陈五被他们踩踏在地,这才苏醒。后来一打听,姓查的那户人家染上瘟疫,请道士“行五雷雨法祛之而愈”。原来自称将军者,是一群疫鬼,四处游历是为了传播瘟疫。(《夷坚支志》癸卷五“神游西湖“)
这个故事涉及到的阴阳时间中,阴间的游历,从乐平至杭州,用了五天,杭州从海路到福建,恐怕需要十天。从福建回江西,按照陆路的速度,可能也需要十天,而按阳间的时间,陈五只死了三天。这样看来,阳间的三天,在阴间可能是二十五天左右,此处时间换算的比例大致是一比八。
不过,并非每一处阴间的时间都比阳间慢。有时阳间七八天才相当于阴间一天。
比如《夷坚三志》辛卷九“郭二还魂“条中,郭二死后七天复活,可是按照他自己的叙述,在阴间最多只待了一天,所以,这里的时间换算比例可能是七比一。类似的记载还有不少,总之,我们很难推算出一致的换算比例。
《博物志》卷十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
当时有个住在海边的人,见到每年八月都有木筏从海上飘来,年年不变,似乎在来回运什么。他脑洞大开,想着也许乘着这木筏可以环游大海。就提前做好准备,等到木筏再来时,就在木筏上安装船舱、设备,将粮食搬上去,随着木筏漂流。
十几天过去了,最初还能看到日月星辰,后来就晨昏不分了。又飘了十多天,木筏飘到岸边。此人尚未上岸,远远望见有一座城池,似乎与人间无异。这时有人牵着头牛到水边饮水。
牵牛人见到此人大惊:你怎么会来这里?此人说明来意,还向牵牛人打听这是何处。牵牛人说,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,你回去到四川找一个叫严君平的人,一问便知。此人大约也觉得不宜久留,没上岸就坐着木筏又飘了回去。
后来找到严君平,严说:“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。”就是说夜观天象,在某天曾有客星接近牵牛星,正是这人见到牵牛人那一天。客星就是指类似流星一样的天象,因为出没没有规律,像客人一样,故名客星。
牵牛星距离地球有十六光年,这个人竟然靠木筏就划过去了。
在这些记载中,为什么不同空间的时间换算比例有如此大的差异?也许可以有两个解释,一是记录者不仔细,有差错;另一种可能,不同空间的卷曲、折叠都是可能的,如果用阳间的时间来换算,也会呈现出忽快忽慢不一致的现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